氧化铜矿中铜的测定新方法摘要:本文探讨了对氨溶法测氧化铜矿石中的铜用氨水—氯化铵作溶剂进行浸出试验,以及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经实验对比,确定了样品处理方法溶剂用量,浸取时间,其结果令人满意。关键词:氧化铜矿浸取影响因素铜氨水条件氧化铜属于四大关键矿种之一,.准确测定氧化铜纯度对于矿产资源的有效开采.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氧化铜矿所含成分较为复杂,且难以通过选矿富集提高铜品位,本实验研究了用氨水—氯化铵作为溶剂浸出氧化铜矿中的铜,并考察了时间、氨水用量等对铜浸出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法操作简便,符合工业分析要求。1实验:1.1实验原料:矿石中所含矿物以氧化铜为主,如孔雀石.硅孔雀石.黑铜矿1.2试样的制备:将氯化铜矿经球磨机磨至所需粒度,用试样瓶装好,备用1.3.设备与仪器:50mL滴定管(A级)烧杯电子天枰1.4试剂及药品:氧化铜矿Na2S2O3标液KIKSCN5%淀粉溶液1.5实验步骤与方法:称取0.200±3g矿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氨水溶解,一定时间后过滤,用氨水——氯化铵洗涤至滤纸无蓝色,弃去沉淀,在滤液中加3—5g氯化铵固体,加热将氨除尽,取下冷却,加入2ml冰醋酸将其调至微酸性,加入3g左右KI,用Na2S2O3滴定至浅黄色,加入约3ml淀粉,继续滴至浅蓝色,加入约0.5gKSCN继续滴定至蓝色即为终点。1.6Na2S2O3的配制:称取10gNa2S2O3以及0.1gNa2CO3溶于蒸馏水中放置一周后标定。1.7Na2S2O3的标定:分别取25.00ml的硫酸铜标准溶液于350ml烧杯中,分别滴加氨水至出现蓝色,用待标定的Na2S2O3按氟化氢铵碘量法滴定步骤进行滴定,计算耗Na2S2O3的体积。Na2S2O3的滴定度可按下式计算:T=W/V,其中:W表示吸取硫酸铜标准溶液的含铜量:T=1.8428mg/ml。(1)室温下,用浓氨水溶解,室温浸出1小时,不同体积对铜浸出量的影响试验如表1所示表1氨水用量对浸出效果的影响体积(ml)51015202530354045耗NaS2O35.986.897.047.487.547.657.787.707.68出铜质量(mg)11.0212.7012.9713.7813.8914.1014.3414.1914.15(室温25~35度,时间1小时,氨水浓度13.3~14.8mol/L)结论:铜浸出量开始时随氨水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体积增至35ml,铜浸出基本完全,再增大氨水用量,浸出量不再增大。(2)氨水体积35ml室温下分别浸取5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1小时45分钟后测定试样结果如表2示。表2时间对铜浸出量的影响时间5分15分30分45分1小时1时45分浸出铜量mg)0.2811.7613.3814.3414.1014.28(室温25~30,氨水浓度13.3~14.8mol/L,氨水用量35ml)结论:从数据可以看出,浸出45分钟内铜浸出量随浸取时间的增大而增大,45分钟后,延长浸取时间,浸出量不再增加。(3)下列6组数据中1.2.3组用氨溶法测定矿样中的铜,4.5.6组氟化氢铵法测定矿样中的铜,其测定数据如表3所示表3氨溶法,与氟化氢铵法对铜的浸出效果对比123456浸出量14.2814.0814.1014.1914.1714.08从实验数据对照结果可以看出,氨溶法测定氧化铜中的铜能与氟化氢铵法测定法达到同样效果,其偏差小于百分之0.5,符合工业分析要求。小结:在矿样质量为0.2000g左右,氧化铜含量为百分之6—8之间其溶解条最佳件为:浓氨水35ml.浸取时间为45分钟溶解效果最佳.2、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的偏差,除系统偏差外,可能还因矿样粒度大小不均而引起。2.氨水用量与溶液时间相对于含量为6~8度溶解效果最佳(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3.滴定前,要调节溶液的酸度,PH小于3时碘易被空气氧化生成碘单质,使结果偏高,终点不稳定,若酸度过低时,反应缓慢,很难达到终点,使结果偏低一般以PH=3—4适宜。4.在赶氨过程中注意加热时间,若加热时间过长则铜离子易被空气氧化,形成氧化铜,使结果变低。5.滴定时加入KSCN不能过早,否则会生成CuSCN沉淀易吸附微量的点,使结果偏低。参考文献:(1)屈时代:析低品位氧化铜矿湿法冶金(1996.10(1).34~37)(2)昆明瑞源巨冶金有限公司实验研究报告{R}.2004.6(3)北京矿冶研究院、化学物相分析{M}.北京工业出版社.1979.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