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咏花篇(竹)一、竹的典故(选)竹报平安竹:竹简。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指平安家信。唐·段成式《酋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曰报竹平安”。竹苞松茂根基象竹那样稳固,枝叶象松树那样繁茂。用作视长寿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曰月悠长。”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的感情。唐·李白《长千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晋·王羲之《兰序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竹林七贤魏晋年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贤。松竹梅岁寒三友松竹越冬而不雕,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明程敏政有《寒岁三友图赋》。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称为《竹枝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时词曲合称《竹枝》。原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此后各代诗人写《竹枝词》的很多,也多咏当地风俗和男女爱情。竹坞听琴全名《秦攸然竹坞听琴》。杂剧剧本。元石子章作。写道姑郑彩鸾在竹坞弹琴,同秀才秦修然相遇,两人互相爱慕而结合的故事。竹书纪年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竹简而得名。竹林精舍梵文意译。古代印度最初的寺院,在中印度迦兰陀村。竹溪六逸据《新唐书·李白传》,唐诗人李白客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文、韩淮(旧唐书作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丝竹管弦泛指音乐。也作“管弦丝竹”。是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斛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芒鞋竹杖芒鞋:一种草鞋。竹杖:手杖。比喻随身使用的东西。宋·陈师道《绝句四首》:“芒鞋竹杖最关身。”成竹在胸与“胸有成竹”同。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原指画竹子之前,因反复观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来才得心应手。比喻临事有定见或事前已有全面考虑安排,因而显得清静而有把握。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告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宋·晃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毛主席的诗词,说的湘君娥皇,湘夫人女英的故事。"竹夫人在古代诗文中,"竹夫人"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例如北宋苏轼《送竹几与谢秀才》一诗:"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又如南宋陆游《初夏幽居》一诗:"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何谓"竹夫人"?原来,它是古代一种消暑用具。《辞海》上解释说:"夏天睡时置床席面取凉的用具,用竹青蔑编成,或用整段竹子做成,圆柱形,中空,周围有洞,可以通风。"可是现在竹制品市场上所见甚少。二、竹子与中国诗画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曰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曰上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