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聊聊纹身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前几天,我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看到了一个案例,是一个14 岁的初中男生的故事,青春期的男孩因为外界的不良诱惑,加上正值叛逆期,瞒着父母和老师进行了纹身。从小的图案隐蔽的部位开始纹,一直到前胸后背、胳膊、手脚等部位。被学校发现后强制休学,而没过多久,纹身造成的各种过敏反应使该男生痛苦不已。不得已之下开始清洗纹身,而当初几个月花一两千元纹的纹身清洗下来要持续 3 年,费用高达 60 万元,并且要经受激光灼烧之苦。男孩非常的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想把皮剥掉一层。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纹绣店,结合我校学生的情况,我发现有学生玩纹身贴,为了避免学生们也因为好奇等原因而去纹身,影响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决定给学生们上一节关于纹身的心理健康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纹身的定义及其原。 2.明白纹身的危害。 3.拒绝纹身,别为美丽付出代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在生活中你见过纹身吗? 2.见过什么部位有纹身? 二、出示一些纹身的图片。 三、了解纹身。 1.纹身是怎么回事? 2 / 6 文身,又称雕青、札青、刺青,是有意识地将各种图案或文字先在人体上画好,然后用针刺入皮肤,拔出后再注入墨汁、朱砂或其他染料,使色素残存于皮肤内而形成。 2.纹身的起源: 迷恋从(图腾崇拜)经由(刑罚刺字)等过程发展而来。 3.拓展了解 1: 图腾崇拜图腾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为“它的亲属” ,“它的标记” 。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原始图腾部落采用了一种颇为残酷的方法——刺纹,希望通过 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他们通过图腾标志,得到图腾的认同,受到图腾的保护,在这种愿望的导引下,使他们把视线引到自己光裸的皮肤上。 4.拓展了解 2: 刑罚刺字古代刺字叫黥(qíng)刑,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选奴、窃盗和辅助刑。《水浒传》中的武松,刺的是两行金印。强盗犯、窃盗犯在额上刺“盗” 、“劫” 等字样,脸颊上还往往刺有发配的地点。 5.生活链接: (1)四川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女大学生小丽(化名)23 次应聘被拒,只因手臂上的一条“蛇” 的纹身,为时尚付出代价。 (2)今日说法栏目案例:一个 14 岁的初中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