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的胚胎发育分为三个阶段: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原始心脏的建立由于和我们诊断关系不大,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讲,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还是先从(二)心脏外形的建立说起吧! 图示:最初的心管 心管各段因生长速度不同,首先出现三个膨大,由头端向尾端依次称心球(bulbus cordis)、心室和心房。以后在心房的尾端又出现一个膨大,称静脉窦(sinus venosus)。 图示:静脉窦 心房和静脉窦早期位于原始横隔内。静脉窦分为左、右两角。左、右总主静脉、脐静脉和卵黄静脉分别通入两角。 心球的远侧份较细长,称动脉干(truncus arteriosus)。动脉干前端连接动脉囊(aorticsac),动脉囊为弓动脉的起始部。 心管发生过程中,由于其两端固定在心包上,而游离部(即心球和心室部)的生长速度度又远较心包腔扩展的速度快,因而心球和心室形成“U”形弯曲,称球室襻(bulboventricular loop),凸面向右、前和尾侧。 不久,心房渐渐离开原始横隔,位置逐渐移至心室头端背侧,并稍偏左。相继静脉窦也从原始横隔内游离出来,位于心房的背面尾侧,以窦房孔与心房通连。此时的心脏外形呈“S”形弯曲,而心房受前面的心球和后面的食管限制,故向左、右方向扩展,结果便膨出于动脉干的两侧。 心房扩大,房室沟加深,房室之间遂形成狭窄的房室管(atrioventricular canal )。心球则可分为三段:远侧段细长,为动脉干;中段较膨大,为心动脉球(bulbus arteriosus cordis);近侧段被心室吸收,成为原始右心室。原来的心室成为原始左心室,左、右心室之间的表面出现室间沟。至此,心脏已初具成体心脏的外形,但内部仍未完全分隔。 再补充几张图:最初的心管 最初的心房 最初的心室 最初的大动脉干 动脉干 不过前面的都和我们先心病诊断没有直接的关联,到接下来的这部分— — 心脏的分隔才会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很多先心病都是在分隔过程中出现障碍,才导致的先心病。如果在心脏外形建立阶段就出现了问题,胎儿是无法存活的! 胚胎发育到第5 周初,心脏外形的建立虽已基本完成,但内部的左右分隔仍不完全,并继续进行,约在第5 周末才告完成。心脏各部的分隔是同时进行的。 房室管的分隔 心房与心室之间原是以狭窄的房室管通连的。 此后,房室管背侧壁和腹恻壁的心内膜下组织增生,各形成一个隆起,分别称为背、腹心内膜垫(endocardiac cushion)。也就是下图中间的红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