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专题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是一种常考题型,其正误的判断可根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几个标准加以考虑,看是否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规则。 1.客观性原理:反应的生成物必须正确。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铁与稀盐酸反应,写成Fe+2H+=Fe3++H2↑就错了,因为该反应只能生成Fe2+; 又如K2S 的水解,写成S2- +2H2OH2S+2OH- 也错了,因为 S2- 是分步水解,第一步只能生成HS-。由于中学化学里讲的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故不在水溶液里进行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浓硫酸中水只有约 2%,硫酸大部分都未电离,得到的硫酸铜也不是处于溶解电离状态,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同理,铵盐(固体)与碱( 固体)反应制氨气,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硝酸等,都不能写离子方程式。这也可以看作是违背了客观性原理。 2.等量性原理,即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相等。违背这种原理的考题一般较少。 3.等电性原理,即电荷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离子的电荷数应该相等。这是离子方程式区别于化学方程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如Fe+Fe3+=2Fe2+,Fe2++Cl2=Fe3+ +2Cl-,Al+2H+ =Al3++H2↑,都违背了等电性原理。 4.书写规则:只有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即易电离的物质)才能写离子形式,其余物质,包括沉淀(即难溶物)、气体(即挥发性物质)、弱电解质(即难电离的物质)、非电解质和单质都应写原式。如把 H2S、FeS、CaCO3、Cu (OH)2、BaSO4 等写成离子形式,把 H2O 写成2H++O2-;把盐酸、稀硝酸和稀硫酸写成分子式,这些都违背了书写规则。对于微溶物,到底应该写离子形式还是化学式,总的原则是:清离浑分,左离右分。譬如,澄清石灰水参加反应就该写成离子形式,若是石灰桨或石灰乳就应写化学式;若是未写明清浊,则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写离子形式,作为生成物时写化学式。 5. 组成原则:凡是在离子方程式中没有出现参加反应的离子被部分消去时, 强电解质所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数之比必须等于其组成比。如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写成Ba2+ +OH-+H++=BaSO4↓+H2O,就违背了 Ba(OH)2 和 H2SO4 的组成;又如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其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Fe2++4Br-+3Cl2=2Fe3++2Br2+6Cl-,如果写成了 4Fe2++2Br-+3Cl2=4Fe3++Br2+6Cl-,就违背了组成原则。 6. 规范原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及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