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维目标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平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菱形的判定条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2.能力目标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探索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内容:1.菱形的概念复习。2.菱形的判定方法。3.菱形的判定的应用。教学重点:探索菱形的判定。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法。三、教学对象分析这节内容通过利用轴对称剪菱形引出菱形的判定,让学生经历探索、探究、讨论的过程,对菱形的判定有本质的理解,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菱形的多种判定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情景适时的提出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要求,这节内容对以后的正方形的相关内容的引入埋下伏笔。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两次对折后剪一个四边形,提问四边形的形状。(幻灯片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通过小组活动,请同学验证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注意引导思考的方法和方式。(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用Z+Z教育平台展示)2.针对学生选用判定方法的不灵活性分析探究其原因。让学生分析,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从边的角度,,对角线的角度来灵活选用判定方法。3.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从菱形的性质得出有关边对角线的条件,为判定菱形创造新的条件通过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推导,自己发现从而得到菱形的有关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习惯。五、教学媒体设计黑板、Z+Z教育平台、ppt课件交互使用,发挥各自长处,ppt课件中的图形力求形象、美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线段、角)特别用醒目的色彩、动感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以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未知的欲望;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自由、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菱形的判定投影屏幕区(屏幕收起时,为学生板演区)1菱形的判定方法3练习:4小结2例题分析六、过程设计:1.1.问题一:问题一:菱形的定义可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吗??(用幻灯片4)2.运用问题情境,展开判定方法的探索。(用Z+Z教育平台展示)问题二:请你根据上面的探索,说说菱形的判定方法。(用ppt课件)并尝试用几何语言叙述它们。3.学生动手找一找菱形,熟悉用几何语言表示菱形的判定方法(用ppt课件)。4.例题探究。(出示幻灯片13,14)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小组活动1:请同学分析例1的条件。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你想从哪个角度判定菱形?(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可分组讨论结论,用ppt课件展示)5.小组活动2:请同学分析例2的条件。问题三:你能得到哪些结论?你想从哪个角度判定菱形?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6.学生分析总结出:菱形的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7.课内总结通过大家以上的操作,分析,讨论我们已对菱形的判定方法有所了解,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把它灵活用到练习中去。8.达标小测(幻灯片展示)六、板书设计七、教学流程图开始回顾性质探索归纳菱形的判定方法定义判定三种判定方法应用随堂练习例题交流小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