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一、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严重者有喘息等症状,所以中医多将其归属在“咳嗽”、“痰饮”、“喘证”的范围内。据我国 20世纪 70年代全国 6000多万人的普查,患病率为3.8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 15%或更多。 二、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1、外因 外感六淫之邪,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为邪束,不得肃降,肺气上逆而咳嗽,或邪化热,灼津生痰,令人咳嗽。 2、内因 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而发病,《内经〃素问》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为邪束,肺失肃降是咳嗽的关键,脾阳不足,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为精微,痰湿则内生,肾气不足,气不得归原,则气短气喘,所以脾、肺、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是本病咳嗽和咳痰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迄今尚有许多因素还不够明了。 近年来,通过各国医学工作者的共同研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气候、营养等因素有关。 三、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急,每年发病至少持续 3个月,并连续 2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 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 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类。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后者除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 3期,以使治疗有所侧重。 1、急性发作期 指在 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并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 1周内“咳”、“痰”、或“喘”任何一项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病人明显加重者。 2、慢性迁延期 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 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 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 2个月以上者。 四、干预方案 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干预主要针对社区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患者,在社区全科医师的指导下,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 1、预防和行为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