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国 保 税 区 存 在 的 问 题 1 我 国 保 税 区 整 体 情 况 1990 年起,我国在东部沿海港口地区相继批准设立了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象屿、福州、广州、汕头、珠海以及深圳的福田、沙头角、盐田港等 12 个保税区。规划总面积 46.23 平方公里,实际封关运作面积 34.8 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各保税区在改善贸易与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拓展功能运作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特有的经济活力和辐射功能。 虽然在设立之初,全国 12 个保税区被赋予相似的功能定位,即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其定位接近于国际贸工结合型的自由贸易区。但由于各地要素禀赋不同,造成各保税区在区位优势、腹地经济、周边配套方面的差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实践,各保税区根据自身特点,有侧重点地开发部分或全部功能,形成各有千秋的产业结构差异。将其主体功能和辅助功能进行分类,大体有四种类型: (1)以上海外高桥为代表的综合型保税区。该保税区是我国设立时间最早,规划面积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设施最完善、功能最成熟的保税区之一。目前,集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仓储分拨、商品展示、交易功能、出口加工等功能于一体。并被国内外专家普遍看好,是最有可能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保税区之一。 (2)以天津港和大连为代表的贸易型保税区。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国际贸易,并且相应地提供配套服务,开拓转口贸易和加工出口业务,深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链。 (3)以深圳的沙头角为代表的工业型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的发展完全遵照了国务院既定的工业园区设计开发模式,目前已有 12 万平方米的土地布置了工业项目,占总体规划面积的 1/2,可以说沙头角保税区是一个定型的工业保税区。 (4)物流型保税区。如厦门保税区和盐田保税区,充分发挥近台优势,建立以保税仓储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业。 2 我 国 保 税 区 发 展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的保税区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当地就业和税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成绩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保税区是主要遵循静态比较优势原则设立的,即通过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特殊的政策来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寻求资源禀赋差异决定的比较利益。但有迹象表明,在历经了这些年的建设后,由于当初是以“‘大进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