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支付发展现状 一、 第三方支付介绍 第三方支付行业形成于电子商务行业的资金流动需求,是互联网时代中兴起的电子商务子行业,支付企业的作用就是支付网关,即各家商户和银行之间连接的“中转站”。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是买卖双方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情况下的资金支付“中间平台”,是将信用从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信用中间人”,第三方提供安全交易服务,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使汇转款项实现可控性停顿,促使买卖双方建立起信用,达成一致意见,实现资金流转。同时,因其特殊的交易地位和特殊的交易作用而产生的各类风险,需要进行分析探讨。 (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1998 年11 月12 日,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原信息产业部、原国家内贸局等共同发起的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启动,确定首都电子商城(首信易支付的前身)为网上交易与支付中介的示范平台。1999 年3 月,具有半官方性质的首信易支付作为最早的实践者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三方支付方面的实践拉开了序幕。紧随其后,环迅支付也于 2000 年在上海开始运营;2002 年3 月,经国务院同意、央行批准,中国银联成立。同年6 月,中国银联控股的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ChinaPay)揭牌。从 2005 年起,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每年增长幅度都在 100%以上。2005 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为163亿元,到 2009 年猛增至 5808 亿元。2011 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达到 22038 亿元,位列中国互联网细分行业规模增长首位。走过 2011 年的“牌照年”,法律地位的确立,让第三方支付企业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平台经济阶段。 (二)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随着网上支付的普及,对网上支付的监管提上日程,如图 1 所示。从 2005年央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向市场表达要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的意图以来,央行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2011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最终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