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_第1页
1/13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_第2页
2/13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_第3页
3/13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我国航空工业自 1951 年建立后,通过全面学苏联,经过不长的时间,建设起了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了从修理到仿制的过渡,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以后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科研、生产、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业体系,共仿制、研制型号 70 余种,生产各类飞机 1.5 万余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我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基本上还是军事工业的体制,对外高度封闭,内部结构失衡,重军轻民,重生产轻科研,依赖国家财政支持,缺乏活力。虽然建立了航空工业体系,但摊子大、力量散,形不成拳头,在管理体制上存有着致命的弱点。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1951 年 4 月〜1952 年 7 月)1951 年 4 月 18 日,中共中央决定为适应空军建设需要,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修理工作。5 月 15 日,重工业部转发政务院 4 月 29 日文件,正式批准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由段子俊任局长。同年 5 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市民生街 63 号开始办公。7 月16 日,政务院决定任命重工业部部长何长工兼任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段子俊、陈一民、陈平任副局长。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后又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局)(1952 年 8 月〜1963 年 9 月)1952 年 8 月 17 日,中央人民政府第 17 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并将原重工业部兵工总局、航空工业局、北京工业学院和干部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赵尔陆部长兼任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为副局长。1955 年 3 月,王西萍任航空工业局局长。1958 年 2 月,第二机械工业部与机电部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改称为一机部四局。1960 年 9 月 1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29 次会议决定,把原军、民品统一管理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重新分为主管民用机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国防工业部),张连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薛少卿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第四管理总局。1961 年 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5 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孙志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1963 年 9 月〜198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