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北京大兴高三(上)期末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将拓拔鲜卑民族的进展盛衰刻录在一座山的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当然,佛教的进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式州山“昙曜五窟”(16-20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的“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第5、6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第38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第61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宇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宇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术界讨论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我们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云冈石窟融① 、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讨论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DV。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② 、社会进展、③ 。云冈石窟是讨论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对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山崖峭壁上雕刻石窟是拓跋鲜卑民族记录历史的需要B.帝王特征明显的大石佛反映出“政教合一”的主张C.“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