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主持、首座,和尚,等寺庙的称谓是啥意思【佛教中的“方丈”】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公元 720-814 年)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打扫干净方丈,安寝一宿。”以后道教全真派亦采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静室。(常正)(来自《俗语佛源》)《佛学大辞典》中载:(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于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厘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长吏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传灯录禅门规式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说。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铣曰:宋孝武皇帝时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家也。'则方丈唯言僧坊之狭小而已,必非由于维摩也。昙鸾之往生论注上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余,何必国号无赀,乃称广大?'[住持]住持(abot),佛教僧职。又称方丈、住职。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圆觉经》卷上云:“一切如来,光严住持。”禅宗兴起后寺院主管僧人称为住持。据说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几百年间只有师徒之间以佛法相授受,并无住持一职,直到唐代,禅宗兴盛,门徒日众,百丈怀海禅僧始立住持制度,以维持寺院秩序。“百丈以禅宗寖盛,……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道教也称道观中的负责人为住持。‘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