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际护士节 110 周年心得体会 5 篇 国际护士节 110 周年心得体会 1 从前就很喜爱看影视节目中关于急诊科的故事,觉得故事中的医生护士是那么的果断和干练,具有魅力,让我艳羡不已。没想到多年后长大学成,我也有幸成为一名急诊护士。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渐渐找到规律,我才真正体会到想做好一名急诊护士谈何容易!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这里是医院病患数量最多,病种最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这里上班的医护人员需要24 小时开机,需要值 15 个小时通宵夜班,需要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在这里,病人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由于急救的需要,医护人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跟家属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而病人及家属常常因急诊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难度极大。 在急诊,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的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深刻体会到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却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能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的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亲人液体输完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地提醒他液体输到什么时候应该呼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随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进展,根据滴速、液体量,估量出患者液体输完的时间,做到每位患者治疗情况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开因为没有及时更换液体与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 在急诊就诊,因患者人数多,病种杂,所以,保证病人安全是每天耳提面命的课题。例如:在急诊输液室,每天要接待上百位患者前来接受治疗,建立和完善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就诊的前提。在一般治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例如:姓名、床号等,护士在执行操作前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记得有一次,一位患者来输液,通过查对发现取来的药跟注射证上的医嘱不符,我们当班护士及时向医生确认医嘱是否正确,确认完后发现是患者误拿了别人的药,通过联系药房予以更换,保证了病人用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