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10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10篇) _第1页
1/8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10篇) _第2页
2/8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10篇) _第3页
3/8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 10 篇)第 1 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次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次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一、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课文前 4 次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着重指导第一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朗读“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灵活运用。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现小猴子动作的词语。通过朗读,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这样由细节到整体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为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二、迁移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通过“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的句式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一次完整的故事做铺垫。在学习中,还一直总结、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三、续编故事,培养表白能力爱因斯坦说过:“要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要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年级小学生内心充满要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要。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抛出一次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要象,续编故事。学生表示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要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发展语言表白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教学机智缺乏。今后我一直学习,努力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第 2 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注意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想能力,有助于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白及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一篇课文中,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1-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的展示了“苹果、蛋糕、人物”等的图片,用以浮现“又()又()”的短语,学生通过看到图片就能要到“又大又红”、“又香又甜”、“又高又帅”这种形式的词语2- 做动作来感知生字“摘、扔、捧、抱、拍”的音、形、义,这样在做动作中认识生字,也就是在生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10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