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理的视角认识世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编码:12课程英文名:ViewingtheWorldintheGeographicPerspective总学时数:20实践学时:无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本课程为通识教育选修课,致力于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与要求:1.能够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研讨和交流,了解地理学观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2.学会用地理的视角观察和认识自然与社会;3.初步形成阅读专业书籍的习惯,学会带着问题读书领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问题。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教学专题研讨内容(※表示重难点)课时安排导论教师讲解:1.每个学科都有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2.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与安排。2专题一:用地缘的视角认识世界※研讨内容1:你们怎样看待瓜达尔港的战略地位?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不同国家对待瓜达尔港的建设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地缘观点下,该如何辩证地看待瓜达尔港的建设与发展?研讨内容2:如何认识不同的国家空间特征(大小、形状、边界等)及其地理意义?辩论:国家的领土越大越好吗?2专题二:用区域的视角认识世界※研讨内容1:你是怎样理解“区域是划分出来的,是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性井然有序”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区域?区域是怎样划分出来的,有哪些类型的区域?※划区认识有什么意义与价值?研讨内容2:你是怎样理解“地方是研究过程与现象之间复杂关系的实验室”的?研讨内容3:(区域联系增强下的)全球化是否会磨灭(区域差异存在的)地方化?(辩论)6专题三:用空间尺研讨内容1:你对空间尺度的直观认识是什么?6度的视角认识世界具体内容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村-乡—县-市-省等城镇体系”、“地球村”、元素-矿物-岩石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自然结构;地图与比例尺等。研讨内容2:你对“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能提供深入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的洞察力,能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是怎样理解的?具体内容包括: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在所得结论上有怎样的差异?※如何用空间尺度的视角认识地表的差异?研讨内容3:地理学家认为:“分析促进显微镜的使用,而综合需要广角镜”。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领悟?专题四:用人地关系的视角认识世界研讨内容:怎样看待地对人、人对地的影响?具体研讨内容:人地关系矛盾的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地对人的影响?怎样看待人对地的影响?辩论:中国的传统风水学是科学还是迷信。4三、课程教学方法新生见面会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讲解“每个学科都有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将讨论题目布置下去,根据讨论题提供阅读文献清单等学习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各专题教学方式方法:围绕预先设定的讨论题,预先阅读文献,形成初步认识;课堂分组研讨,小组汇报,教师点评讲解。四、实践教学安排无五、课程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从学生阅读质量、讨论发言参与度、见解的深刻性、独到性以及进步状况,表达的逻辑与生动性等维度确定评价标准予以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占总成绩的60%。总结性评价:交两篇文字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用于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结果占总成绩的40%。六、课程学习资源(一)主要参考书目专题一[1]王恩涌等编著.政治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98年第一版.[2]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历史的地理枢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著.胡坚译.地理与世界霸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专题二[1]阿瑟·格蒂斯等著.黄润华等译.地理学与生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等编,黄润华译.重新发现地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理查德·哈特向著.叶广庭译.地理学的性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备注:重点看“第十章:把世界组织为区域的方法”)专题三[1](英)萨拉·L.霍洛韦等编.黄润华等译.当代地理学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等编,黄润华译.重新发现地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刘卫东等著.经济地理学思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备注:重点看“第七章:尺度关联与相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