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说课人:XXX学号:XXXXXXX指导教师:XXX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部分的第四首古诗。“课外古诗词”主要包括《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等十首古诗词,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义。②了解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③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关切与同情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3、教学重难点(1)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2)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三、说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已在逐渐成为主流,死板的“灌鸭式”教学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的主动权换个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慢慢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3分钟)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上午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提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我想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呢?有同学说《静夜思》,有同学说《古朗月行》。我:对,没错,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曾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送给友人的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导语以师生对话展开,诱发学生的情感,顺势进入正课,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并帮助学生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2、题解、作家介绍及创作背景讲解(2~3分钟)首先,我会解题,这个题目该怎么划分节奏?为什么这样划分?其次,我会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李白。最后,我会向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情感。3、规范朗读节奏(2~3分钟)朗读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理解诗歌的意义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阅读节奏尤为重要,正确阅读就会产生正确理解。所以,我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诗歌,并划分出正确的朗读节奏。4、诗歌赏析(30分钟)(1)先分析首句,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注释回答首联的大意,然后加以点评,并给出标准。再请同学们思考“首句写了哪些事物?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请一位同学尝试回答,并解析。(2)分析次句,理解大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