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教学目标】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厘米有多长;清楚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米以上的软尺【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岀问题亲爱的孩子们,可爱的淘气和笑笑陪伴我们一年多了,今天他俩测量课桌的长度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课件岀示,学生说岀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长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学生尝试回答)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课桌到底有多长展开学习。(板课题)小结:因为他们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用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如果让你测量课本的这条边有多长,你觉得选择什么工具合适?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活动一:了解直尺。孩子们拿出你的尺子,认真观察,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呀?(学生观察后前后说一说再回答)()预设:数字。过渡:对啊,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