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4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沈阳昭陵导游词(9) 此亭是大祭时燃烧祝版、纸张及金银锞的地方。烧祭时主祭人要站在月台西南角的"望燎位'上观看,以尽孝道。这种仪式叫"望燎'。是祭扫的最终一道程序。大祭礼就是在这焚帛亭的烟火升腾及众官员的哀嚎声中结束的。 〔昭陵祭祀盛典概况〕 为了让大家了解清代皇陵中进行最重要的典礼祭礼,我先介绍一下昭陵祭礼的概况。祭礼是昭陵最重大,最繁琐的礼制活动。在清代,除展谒礼和清明敷土礼之外,全部重大祭礼典礼均在隆恩殿内进行。所以说隆思殿是祭礼的重要场所。 所谓"祭礼',其本意是"以礼仪哀悼亡者'。《礼记》说:"凡治人之道,莫重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就是说祭礼的核心是祭,其内容是"礼'。 中国封建统治者一向主见"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他们把祭第 2 页 共 4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祖视为"关于大运之发祥',"巩万载之金汤',"开亿世之统绪'的大事,是"展孝报本',"敬大法祖'的实施。因此封建帝王对祭祖都十分重视。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学习汉人风俗,在历代王朝祭礼基础上,经过改革并融进了满族的特点,形成与历代不同的祭礼制。清朝皇帝对祭礼的重视程度与前朝帝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祖宗给的,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受祖宗在天之灵的制约。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对祖先的陵墓、祖宗遗迹、遗物,甚至包括世居的家乡都十分崇敬,特别是对盛京感情更为深厚。因为盛京是大清开国的"龙兴'之地。从顺治开始就曾经策划东巡祭祖,因为顺治皇帝六岁时,也就是崇德八年〔1643 年〕八月在盛京故宫大政殿即位后,于第二年八月,迁都北京,就离开了他生长的地方。在他长大成人后,十分眷恋故土,多次提出回盛京祭祖,敬瞻祖宗开国旧迹。有一次甚至已预备好,不久即可祭祖。然而终因国势不宁未能如愿。从今失去第 3 页 共 4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机遇,抱憾终生。康熙皇帝比其父亲来说,要幸运的多。康熙十年,当他还是一位"少年天子'的时候,抢先回到他梦寐中的盛京,亲祭祖陵。从今开拓清代一项"东巡'定制。康熙皇帝本人曾四次东巡盛京,其中一次由雍亲王恭代;乾隆皇帝亦步亦趋,也效法祖父四次东巡;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中,巡幸盛京两次;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正处清朝国势日下,列强侵害频频,但仍行~次东巡盛典,并从今为这项盛典画上了句号。 清帝东巡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祀祖宗山陵,其祭扫场面最盛大,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