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注重情感体验 感受古诗魅力 ——《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古诗教学的新文体——“文包诗”。我们想通过《咏华山》这个课例,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讨论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以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这篇课文没有浓厚的兴趣,课后经过调查我们得知去过华山的孩子并不多,华山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他们对于华山的印象十分模糊。为了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更真切的感受到华山的高大和雄伟,我们认为图文并茂,创设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在第二次试讲前通过介绍华山的视频、图片,补充有关华山的背景资料让孩子们先全面地了解华山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了解华山的急切愿望,从而提高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我们还认为在教学伊始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孩子们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课一开始,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生字词,紧接着说“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顿时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第二次试讲教学环节中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第 2 自然段,提出问题:“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很多孩子们并没有说到华山的“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读出华山的“高”呢?是我们第二次研讨中要突破的难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孩子找出了第二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接着让他们试着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谈体会。文中关键词句是和诗歌紧密相连的,抓住这些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可以帮助孩子深化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词语去想象当时的场景,揣摩诗人的情感,这样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孩子进入了诗歌所制造的意境。 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在试讲时,很多孩子能够把描写华山高的句子找出来,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欠缺。通过研讨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帮孩子们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一定地引导。例如:文中“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个句子,我们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山腰是山的什么地方,他们都能够表述出山腰就是山的中间,山高度一半的位置,老师进一步引导,白云都在山的中间飘着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