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及其标准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专业化教师的个人品质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 ——20 世纪 60 年代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 1993 年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1996 年,第 45 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主题,再次强调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并建议从以下4 个方面予以实施: 通过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在教师的专业实践中运用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 通过鉴定个人素质和在职培训提高其专业性 保证教师参与教育变革以及与社会各界保持合作关系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转变的过程。 1、专业(profession)的本质特征 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构成“专业” 的八大要素: 完整的知识系统 长期的培养训练 严格的资格证书 较大的自主权力 不断的在职进修 健全的专业组织 良好的职业道德 较高的社会地位。 2、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演变 发展对象: 个体的——群体的 外在的要求——内在的提高 发展动力: 个体被动发展——积极的专业发展 发展水平: 技术熟练者——反思-实践者 在课程中: 课程实施者——课程开发者和参与者 (三)专业化教师的个人品质 1、教师的专业品德 2、教师的专业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 4、教师的专业精神 1、教师的专业品德 判断教师的优劣——除了看他怎样教书(How)外,就是看他为什么要当教师(Why)。被迫去做和自愿去做的结果不同。 “学生眼中的四类教师” 以谋生为目的的教师 以自傲为动力的教师 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 以爱为根本的教师 ——摘自《放飞美国》 要求教师 “三心 ” “二意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志存高远,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与时俱进 热爱学生,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