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 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 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 达 到 的发展水平,这 两种水平之 间 的差异就 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 只 适 应 发展的现有水平,还 应 适 应 最近发展区,从 而 走 在 发展的前面,最终 跨 越 “最近发展区”走 到 新 的水平。 支 架 式教学:即 在 学生试 图 解 决 超 出当 前知识 水平的问 题时给与支 持 和知道 ,帮 助 其 顺利 通过 最近发展区,使 之 完成最终 任 务 。 4. 人格 :又 称个性,是指决 定个体的外 显 行 为和内隐 行 为并 使 其 与其 他 的性有有稳 定区别的综 合 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 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 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 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 岁以后)(成年晚期) 学习理论 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