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经济管理系2010级物流管理班王瑶201050571(一)品牌重塑,勇于求变。最近,李宁公司管理层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在年轻的90后这一块大蛋糕上分的一份份额,在营销策略上,勇于求变。例如,新标识设计思路就是为了顺应年轻消费群体、特别是“90后”不断求变的心理而设计的。而关于重塑的诱因在于,李宁公司为了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品牌重塑的同时,李宁决定在在一线城市亮相,并与耐克等国际品牌正面展开争夺。同时,加快国际化发展是李宁公司本次品牌重塑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做法与某些企业的低价倾销方式不同,我们希望先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分析:在品牌上,李宁总被耐克跟阿迪达斯压抑;在销量上,又有安踏这样的民族企业紧随其后。跟着市场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李宁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难堪地步。加上金融危机的袭击,活动服饰市场的竞争就显得更为“血雨腥风”。2009年3月,市场霸主耐克封闭了独一在华自有的太仓工厂,随后减少了给代工企业的订单(甚至终止了向数家合同工厂下单);阿迪达斯财报也显示,其上半年销售收进降落2%,利润同比降落95%。不过,在金融危机下李宁并未自乱阵脚,反而在此时寻找到一片新的市场。与其在传统市场上与竞争对手缠斗,倒不如本人另辟一片新的天地。李宁大胆进行品牌重塑,但是没有抓住重塑的技巧,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二)李宁--"轻资产运营"模式::所谓"轻资产运营"模式,就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市场推广主要采用产品明星代言和广告的方式。"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本回报率。李宁基本上采取了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首先,从商业策略与营销看,根据公告,李宁在超过550个城市拥有4000家门店,计划2008年达到5000家,其中特许经销店占总门店数量的89%,占总销售额的77%,分销网络是国内服装和鞋类厂商中最广的。其次,从产品研发的投入以及产品推广的费用来看,"李宁"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费2005年为4.21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7%;其中市场推广费占销售收入的15.4%,与阿迪达斯17%、耐克12%的比例差不多。(三)李宁的体育营销:李宁的体育营销主要在他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其主要手段就是赞助: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李宁的运动装一直是中国运动员的标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