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共6页 标准工时制定/修订流程 文件编号 版 本 V1.1 生效日期 编 制 审 批 1 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和规范制定的标准工时,特制定本规定。 2 定义 2.1 标准工时: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2.2 观察工时:用秒表测试一个工序完成所需的时间,通常测 5-10次,取平均值,记录于〈标准工时测定表〉。 2.3 评比系数:为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努力度及熟练程度对实际工时的影响,将其修正到合理状态的系数,参见附表 1里面的<熟练系数>与<努力系数>。 2.4 宽放时间:在作业中由于生理因素和作业因素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必要时间,一般以百分率来计算。 2.5 标准工时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2.5.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 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 4.5公斤。 2.5.2 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 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2.5.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2.5.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2.5.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公司涵盖所有产品制定的标准工时。 4 职责 4.1 生产部根据标准工时分配任务,对不能真实体现作业状况的标准工时提出修改申请。 4.2 工程部负责产品标准工时测量及产能的制作、修改、审核、表单编号和 REP系统工时修改。 4.3 计划部根据标准工时进行生产任务的安排。 4.4 开发项目组负责产品变更及时通知生产及工艺,协助完成相关标准工时等资料的变更。 5 内容 5.1标准工时制作方法 5.1.1 观察工时测定 用秒表测试在正常流线时每工序所用工时,连续测试5次以上,并记录于〈标准工时测定表〉,求出平均值即为观察工时。其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即标准工时=观察工时*(1+评比系数)*(1+宽放率) 5.1.2 取评估系数 由于观察工时主要受作业者的熟练度和努力度的影响,因此在测观察工时的时候是将作业者之努力度和熟练度评价出等级,根据努力度与熟练度评比系数,两者系数和及为评价出等级,再根据《评比等级系数表》如(附表一)取出评比系数。暂不不考虑环境及一致性的问题。 5.1.3 取宽放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