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自尊,源于自我价值的积极体验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能长期保持的评价,它表达个体对自己的能力、重要性、胜利和价值的信任程度。说得更通俗一点,自尊就是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和体验。 自我价值的总体感受一般和两大因素有关,一是感到自己有能力,二是能感受到从他人处得到的社会支持。那些自我价值体验比较高的人,会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满意,同时也简单感受到别人的支持和对自己的接受。要提高自尊,我们就要同时提高社会支持和感受能力,增添自我价值的主动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哈特曾经花了 20 年时间来讨论自我和自尊的进展。在一个讨论自尊的大型项目中,苏珊哈特提出了孩子评价自我的五个方面: 1、学业能力: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2、运动能力:孩子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感受;3、社会能力:孩子是否感到受同伴的欢迎;4、外表长相:孩子觉得自己有多好看;5、行为举止: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接受的程度。 幼儿一般都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这些能力,从大约七岁开始,孩子在评价自己时会变得更加现实,也更一致。既承认失败,也承认胜利;既承认消极的方面,也承认主动的方面。这个趋势在整个学龄期会不断进展。不过,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自我评价时的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儿童期中期,同伴的接受和运动能力最为重要;从青春期开始,外表长相几乎成为全部孩子最看重的方面。 第 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时,高自尊能关怀他们尽快适应不断增加的学习压力和日趋冗杂的同伴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较高的自尊水平就会给孩子注入一剂强心针;当遇到老师的不公或同学的鄙视时,较高的自尊水平就会让孩子"不屑一顾'。苏珊哈特的讨论指出,3 岁到 7 岁的高自尊儿童有两大特点:在紧急状况下镇定自若;在面对挫折或困难时拥有心理弹性。因此,我们从幼儿阶段就要开始重视培育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念,渐渐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让孩子的幼小连接更沉着、更欢乐。 引导孩子发觉自己的重要能力领域 天底下没有人是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短板,让孩子找到自己最重要和最擅长的能力领域,对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很关键。孩子假如能在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领域表现得有能力,他们的自尊水平就较高。假如孩子总是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他们的自尊水平就会较低,许多时候就会表现得不够自信,不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