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案80 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案项目名称:方案编制:无锡泽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期:2017-04-21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1.工艺设计1.1.进出水水质水量表 1-1 设计进水水质水量污染物指标水量m3/h钙mg/L镁mg/L全盐量mg/L氯根mg/L进水水质水量809122402400011790出水水质水量80<300<100<15000<68001.2.工艺选择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1)PH 调节区:原水进入 PH 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投加 PAC 生成污泥絮体。3)絮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 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絮凝区通过投加 PAM 使絮体更紧密。4)斜管沉淀区:浅池理论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 60度。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体可以提高沉淀效率 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 3~5 倍。斜管的的安装倾度一般和水平方向呈 60出污泥循环至污泥脱水1.取样絮凝混凝进°,这个倾度可以保证沉淀在斜管上的污泥可以顺利地滑向底部而不至于淤积。斜管的剖面是六边型可以得到较大的有效沉淀面积。5)污泥回流沉淀池的沉淀污泥在池底刮到泥斗中,污泥循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