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方法 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曹海棠 临近期末,我们的复习也即将火热展开,一张又一张的试卷铺天盖地而来,学生苦苦地写,老师拼命地改,我们都被这复习折腾得够呛,但效果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为了让孩子、让自己能更轻松、更科学、更有效地复习,梳理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我就六年级上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一次简单地梳理。 一、概括能力十分重要 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做了具体的要求: 【出示课件】: 第一学段(1 ~2 年级)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学段(3 ~4 年级)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 ~6 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小学各阶段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概括能力是学习语文所必须的能力。特别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能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迁移,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我们要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