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中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 ——直接碘量法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2013.6.7 前言 维生素 C ,无色晶体,分子式 C6H8O6,分子量为 176.13,纯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颜色渐变微黄,水溶液呈酸性,易溶于水中,能溶于乙醇中,而不溶于氯仿或乙醚中,熔点为 190~ 192℃,熔融时同时分解。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它与人体的多种代谢有关,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脂、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并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和抗组胺作用。人体不能合成及贮存维生素 C,故必需从外界摄取。维生素 C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的果实、浆果和蔬菜中。不同的水果、蔬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不同。测定果蔬中维生素的含量对评定其营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含量测定,本实验采用直接碘量法,该方法简便、快速、较为准确。其化学式为 C6H8O6,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1。由于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 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 由于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而变成黄色,尤其是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测定时加入HAc 使溶液呈弱酸性,减少维生素 C 的副反应。 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做指示剂,然后用标定好的已知浓度的 I2 与抗坏血酸反应完全,然后计算得到维生素的含量,公式为: Vitc(mg/100g) = 176.1× CI2×VI2×100 m(橙子) 实验目的 1、 了解直接碘量法的原理。 2、 掌握碘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 掌握维生素C 的测定方法。 4、 了解日常食物中维生素C 的含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设计原理 实验原理简介 橙子中维生素C 的含量的参考值是54mg/100g,属于常量分析范畴可以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其原理如下: I2 + 2S2O32 - = 2I- + S4O62- 通过向维生素C 溶液中加入淀粉做指示剂,然后用标定的额已知浓度的碘溶液滴定,通过碘溶液体积和浓度计算得出维生素C 的含量。计算公式为:Vitc(mg/100g) =176.1×CI2×VI2 ×100 m 橙子 I2 溶液的标定:碘溶液可以用As2O3 为基准物质进行标定,但As2O3 有剧毒,故常用Na2S2O3 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由于固体试剂Na2S2O3·5H2O 通常含有一些杂质,且易风化和潮解;因此,Na2S2O3 标准溶液要采用标定配制。 Na2S2O3 的标定:通常情况下采用重铬酸钾作为基准物,以淀粉为指示剂,用间接碘量法标定Na2S2O3 溶液。由于重铬酸钾和Na2S2O3 的反应产物有多种,不能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