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典模板《壶口瀑布》课文硏读一、整体把握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同时,河水从二十多米的高处,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的奇观。自《尚书•禹贡》记录“壶口”之名以来,历代学者,多有著录,古今文人,吟咏不绝。由于河水的冲刷,壶口的位置在历史上有 t 比较大的变化,古代诗文中所记的壶口,往往并非是同一地点,但这些诗文的内容 t 比较接近,大多着力描写壶口瀑布的水势之大,水声之巨,如"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仅 I」子诚《壶口》),“吐吞万壑百川浩,出纳千流九曲雄”(张应春《观壶口》),“石堑横分薄烟雾,天瓢倒泻吼雷霆”(崔光笏《壶口》),等等。梁衡则与众不同,对雨季丰水期声势最为浩大的壶口瀑布只是几笔带过,重点描写枯水期的壶口,这样别出心裁,使文章体现出一种新意,为后面具体的写景和情思的抒发提供了—个独特的空间。梁衡曾说:“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我的苦苦探求》)就游记而言,描写常人无从得见的景物固然有新意,但这样的景物毕竟不多,在描写人所习见、常被写入诗文的景物时作者就必须主动进行艺术上的创新,用梁衡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描写”“意境”“哲理”“语言"四个方面都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这种追求在《壶口瀑布》一文中有着比较充分的体现。在景物描写方面,本文视角独特,层次分明。在简略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时,作者采2经典模板用的是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视角,虽然能感受到黄河的气势,但这种感受是模糊的、疏远的,甚至是“可怕的”。作者写自己“匆匆离去”,完成了对这一视角的自我扬弃,实际上也就将自己的文章与大多数描写壶口瀑布的诗文区别开来了。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