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8 页文言文离不开实词和虚词,在上一讲中我们已经详细讲解了文言实词的相关意义和用法,那么本讲我们主要是讲解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在整个高中阶段需要我们掌握的共有 18 个虚词,而且大部分的虚词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了,在这一讲中我们进一步地梳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复习预习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君恩深似海臣节坚如山可加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坚如山乎同学们发现此对联的意思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三、知识讲解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虚词共 18 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文言文虚词及用法教案适用学科高中语文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 课时知识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1、了解词性,有些虚词不止一种词性。2、要结合上下文确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其、为、以、因、于、之。教学难点掌握文言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意义和用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 2 页/共8 页与、则、者、之。本次课重点讲述了其中的几个高频虚词:而、其、为、以、因、于、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积累并辨析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易错点 1 而1.连词。(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8)表示目的关系: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例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例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已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考点/易错点 2 其1.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