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6N11 電 子 管 製 作的前級放大器 市售的放大器音響效果參差不齊,聲音不一定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好產品售價也不菲,那麼能不能自己動手 DIY製 作呢? 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自備一定的工具(如電 烙鐵、焊絲、萬能表),又懂得一些電 子 常識(可以自學嘛),那麼DIY的樂趣,不是一個買成品機使用 的朋友所能體會的。 放大器分前級和後級,我們常說的合併機是將兩者合二為一的機器。前級主要作用 是對輸入的微弱信號進行電 壓放大,以推動後續的功率放大管 。一般情況下。前級放大器因工作電 流較小,元器件比較簡單,材料容易購買而製 作相對容易。 自製 放大器時線路的選取很重要,考慮到業餘條件的限制,DIY時選取簡潔線路較容易取得成功。在設計電 壓放大級時主要考慮是有足夠的增益,頻響和失真、噪聲等特性。在晶體管 (俗稱“石”)和電 子 管 (俗稱“膽”)放大器中,由於電 子管 的放大因數(μ)很大,往往用 一個電 子 管 就相當於用 幾個晶體管 構成的電 路,因此兩者比較電 子 管 功放製 作的成功率遠高於晶體管 機。用 於前級電 壓放大的電子 管 , 一般有 6N1、6N3、6N11、12AX7、12AT7、12AU7、6SL7、6SN7、6SJ7和 EF86等多種三極管 和五極管 。由於等效輸入噪聲較大,6SJ7、EF86等五極管 現在一般已不常採用 。 了解一隻電 子 管 的特點和衡量它的性能,常用 跨導(S)、內阻(Ri)、放大因數(μ)表示,其中跨導是電 子 管 柵壓對屏流的控制能力;內阻是當柵極電 壓為定值時,屏極電 壓的變化量與相應的屏極電 流變化量之比,內阻越小,電 子 管 的負載能力、頻 響 方 面 要 好 些 , 應 優 先 採 用 ; 放 大 因 數 是 用 來 表 示 放 大 品 質 的 量 。 跨 導 、內 阻 、放 大 因 數 三 者 的 關 係 是 : μ=S×Ri。 前級電壓放 大 用 電子管, 常常按它們的 放 大 因 數 分成高 μ、中 μ、低 μ 類型。 μ值大 於35的 叫高 μ 管。 如以上列舉的 12AX7、12AT7、6SL7。 μ值大 的 管子,放 大 倍數 較大 , 但輸入範圍較小。 適合做小信號前級和功放 的 第一級。 μ 值在20-35之間的 稱為中 μ 管.如12AU7、6SN7、6N3、6N11等, 它們的 特點是 輸入範圍要 大 一些 , 有相對較小的 失真。 6N11 (國外同類產品 稱為6DJ8或 6922)是 高頻 低噪聲雙三 極九腳電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