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解产物的判断方法和电解对溶液 pH 值的变化的规律 一、 掌握电解反应产物及电解时溶液 pH 值的变化规律 1、要判断电解产物是什么,必须理解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阴极放电的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电极材料无关。放电顺序是: K+、Ca2+、Na+、Mg2+、Al3+、Zn2+、Fe2+(H+)、Cu 2+、Hg2+、Ag+、Au 3+ 放电由难到易 —1— 阳极: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 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NO3-、SO42-、CO32-)、F- 失电子由易到难 若是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则是电极本身失电子。 要明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有时还需兼顾到溶液的离子浓度。如果离子浓度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离子浓度大的有可能先放电。如理论上 H+的放电能力大于 Fe2+、Zn2+,但在电解浓度大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溶液时,由于溶液[Fe2+]或[Zn2+]>>[H+],则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 Fe2+或 Zn2+,因此,阴极上的主要产物则为 Fe 和 Zn。但在水溶液中,Al3+、Mg2+、Na+等是不会在阴极上放电的。 2.电解对溶液 PH 值的影响: (1)电解后整个溶液的 PH 值变化由总反应及溶液浓度的变化来决定,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若消耗 H+或生成OH-,溶液的 pH 值增大; 若消耗 OH-或生成H+,溶液的 pH 值减小。 若电解水,PH 值的变化由原溶液的 PH 值来决定。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 对象 电解质浓度 溶 液pH值 使电解质溶液复原 电解 水型 阴:2H++2e- =H2↑↓ 阳:4OH- –4e-=2H2O+O2↑ NaOH (碱性) H2SO4 (酸性 NA2SO4(中性) 水 增大 增大 减小 不变 加 H2O 电解溶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上放电 HCl Cu Cl2 电解质 电解质 减小 不考虑 增大 加 HCl 加 Cu Cl2 放H2生碱型 阴:H2O 放 H2 生碱 阳: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 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增大 加 HCl 放O2生酸型 阴: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阳:H2O 放 O2 生酸 Cu SO4 AgNO3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减小 加 Cu O (2)电解后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值变化: 若阳极周围生成O2,则消耗 OH-,PH 值减小; 若阴极周围生成H2,则消耗 H+,PH 值增大。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 一 原电池; 2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