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常常是无形的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中国的教育,常常会有一种焦虑不安感油然而生,说来有趣,我的这种焦虑不安感常常来源于对中国的教育在煎熬之中的那种状况的认识。这种感觉就像看见一个盲人正使劲地驱赶一辆马车,并且快速地驶向悬崖深渊一样。 我看到许多学生、家长与政府官员,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焦虑不安,他们常常要求立即显示成效,什么都要求立竿见影,并且美其名曰:提高教学效果或者打造优质教育与优质学校。当权力成为办学的标准的时候,那么那种立竿见影的即时效应就是在所难免的。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却被任期常常只有三年五载的校长、政府官员的政绩欲望肢解得支离破碎。他们喜欢看到的东西,不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成长,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感受,而是那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摆得出的那些措施。比如,封闭严整得像一个军营或者监狱,学生的头发只准一个发型,坐姿只能够允许一种,服装只能够是一款,所读的书也只能够是用于考试的几本教科书,人们所关注的东西,常常是远离学生成长的那些分数、升学率、排名。而考试的方式也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与背诵功夫。学校越办越大,人数越来越集中,并且越来越大,学校也越来越喜欢引进监狱与军营的那些做法,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显示权力的威风,中国缺乏真正的大学,而越办越像学大----即只追求表面的规模效应,而忽略了真正的人。学生的自然天性在这个"一律"的要求下,慢慢地被淘洗得干干净净,因此,教育也就变成了规训。生命的成长是静悄悄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但是,权力要求的是轰轰烈烈的,热热闹闹的,教育无形中就成为了被异化的对象。 但是,人的生命成长是内在的,无形的,是漫长的并且是静悄悄的,因此,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真教育也就是慢教育。那些真正的教育是内化在学生生命中的,潜移默化的东西。真正的学校也是无形的,有形的东西只是权力所需要的,无形的东西才是真教育。哈佛学子、美国著名思想家威廉.詹姆士 1903 年在哈佛大学开学典礼上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较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这段话可谓是对哈佛大学的最精妙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大学精神的高度概括。在这里强调的是无形的东西的作用,而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同时,在这里无形的力量的大学里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那些孤独的思考不会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