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刊载于《科技导报》2009年第17期“本刊专稿”栏目 0 引言 2 0 0 9 年5 月1 8 -1 9 日,《科技导报》举办主题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沙龙。沙龙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中心教授胡振琪主持,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机构的 3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北京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 2 0 余位研究生列席。与会代表就 2 0 年来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与实践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为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十二五”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中国 9 5 %以上的能源、8 0 %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 7 0 %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开采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料的同时,也对耕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确保 1 8 亿亩耕地是耕地保护的一条红线。而环境安全、生态安全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资源开发向深部、西部的战略转移更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及采后重建的研究提上日程。2 0 0 9 年恰逢中国《土地复垦规定》颁布 2 0 年,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迫切需要总结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理论、技术、实践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凝练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探讨土地复垦未来科学发展的道路和“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本文结合本次沙龙研讨的内容,论述国内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态势、研究进展、困境、国外经验及实践案例等。 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态势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截至 2 0 0 3 年初,全国已发现矿产 1 7 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 158 种,矿产地 2 万余处,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彭苏萍在“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报告中[1]指出,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分别为 94%、5.4%和 0.6%,这种“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能源发展必须以煤炭为主。他还指出,中国煤矿开发过程中遗弃很多煤矸石和固体废弃物,堆积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