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一、单选题(共 50题,每题 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个最符合题意) 1、 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强调的是( )运作的过程。 A.政府 B.社会服务机构 C.非营利组织 D.社团 E. 民政局 2、 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工人医疗保险法》 B.《济贫法》 C.《社会保障法》 D. “贝弗里奇报告” 3、 儿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区矫正、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一样体现了其( )。 A.社会性 B.福利性 C.经济性 D.救助性 4、 志愿者也称为“志愿工作者”、“义务工作者”,下面不符合我国志愿者的“身份要素”的是( )。 A.根据自由的意愿作选择 B.不计金钱财物的酬赏 C.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 D.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E.制作理论上的相关研究 5、 “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是社会工作者对( )的伦理责任。 A.服务对象 B.同事 C.工作机构 D.社会工作专业 6、 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是( )。 A.政策倡导者 B.服务提供者 C.行政传递者 D.政策批评者 7、 我国人口老化的特点是( )。 A.老年人口庞大 B.未富先老 C.未老先富 D.老与富同步 8、 从社会工作的起源看,社会工作最初的服务是( )。 A.促进就业 B.救助贫困者 C.心理辅导 D.社区照顾 9、 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不包括( )。 A.解救危难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寻求公平 10、 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的含义是( )。 A.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保持个性 B.社会工作者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C.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点 D.与我国社会主流价值格格不入的思想 11、 公共政策的特点不包括( )。 A.公平性 B.公共性 C.价值性 D.权威性 12、 社会工作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使用是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E.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13、 依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的形式主要为 ( )。 A.县级救助 B.救助站救助 C.乡级救助 D.自愿申请救助 E.限期救助 14、 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是( )。 A.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货币收入 B.有无稳定的生活来源 C.是否非农业户口 D.家庭成员收入多少 E.是否具有劳动能力 15、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