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放管服改革如何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本轮行政改革的重中之重,截至 2017 年 3月,国务院精简、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超过 900 项,另外还取消了不少收费项目和检验、检测等项目。那么,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社会各方对此有什么样的评价?本次问卷调查重点有三方面内容:包括总体评价、存在问题、未来如何深入等。被调查的人群包括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普通民众近 500 人。从调查结果看,尽管被调查者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给予较高评价,但也有许多保留,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值得有关方面关注。一、对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评价一是对放管服改革成效的评价。在回答“你认为放管服改革给政府工作带来变化了吗?”这一总体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高达 34.1%;其次是“有了明显变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占 30.1%;第三是“变化不够明显”,占 27.8%;另外还有 8.0%的人认为是“新瓶装旧酒,原来找政府能办的事转给了中介服务等组织,办事更麻烦了”。这一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因为近年来,中央政府在放管服方面不仅决心大,改革力度也是很大的,但为什么这些改革没有得到企业或社会公众甚至一些基层公务人员的充分认可呢?我们分析,有三个原因至关重要:一是中央各部委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是不是真正伤筋动骨了?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是不是能紧跟中央政府的改革步伐?三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人员是不是能够履行职责、把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到位了?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使改革的成效传导到企业和群众那里。从我们平时的调研情况看,上述三项原因,尽管前两项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第三个环节,即直接为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的基层公务人员是否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如果不克服懒政怠政、不作为等现象,即使再好的改革举措也难以发挥其应有成效。尽管被调查者对放管服的总体评价与我们的感觉和想象有差距,但从另外两个视角评价放管服得到的评价则比较正面:一是放管服改革与经济下行压力的关系,二是放管服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系。从放管服改革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看,在回答“你认为放管服改革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的作用如何?”问题时,24.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作用,减少了制度成本,交易成本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