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节点+MSTP接入”方式构建移动 IP城域网 中国移动在CMNET 骨干网一期工程完成后,就开始着手进行IP 城域网的建设,其战略目标逐步由单一的移动运营商向多业务服务商演进,IP 业务是其演变过程的第一步。在IP 城域网建设方案上,移动公司推广的模式是路由器(核心层)+L2/L3 交换机(汇聚/边缘层)+FTTx+LAN(接入层)的建设思路,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外界环境和技术变化非常巨大,而移动公司的IP 城域网的建设情况一直不佳,虽然每年都要求进行建设,但各城市的IP 城域网均未形成规模或根本没有建设。 移动IP 城域网是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接入和服务的网络,IP 城域网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用户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几年来全国众多城市的移动IP 城域网均未建设或建设规模很小,说明现有的IP 城域网的建设方式和组网技术组合可能不能满足移动公司的业务和网络的发展建设要求。如何构建一个“符合业务发展要求、低成本、可扩展、高可靠、可管理、易维护”的移动IP 城域网是摆在移动公司面前的重要问题。 1 、移动公司基础网络资源概述 基础传输资源决定用户的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决定IP 城域网组网方案的主要因素之一。与电信、 网通 庞大的本地资源相比,移动公司的本地传输资源相对比较匮乏。 移动公司的本地传输资源以移动基站为核心。在城市范围内,移动基站的传输基本已经完全自建,基站间距离基本为400~ 600 米,数量相当庞大,特大城市基站数量基本超过1000 个,省会级城市基站数量在300~ 700 个之间,普通地市也基本超过100 个,且大量基站位于市区主要商业区、办公区和高大建筑物上。 通常情况下,移动公司的本地传输网分为中继传输层和接入传输层。中继传输层主要承载本地业务网、汇聚节点之间的电路连接。接入传输层主要提供各类接入网设备、基站连接上层网络节点的传输通道。接入传输层要求良好的网络扩展能力,可以快速灵活地接入各种网络设备。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移动本地传输网(如省会等)其骨干层采用10G SDH 系统构成环网,汇聚层采用2.5G SDH 系统构成环网,接入层传输则采用155M SDH 组网(通常能平滑升级为622M 系统),网络结构主要为环网,少量为链型,设备均能够升级为MSTP。 规模较小的移动本地网(如普通地市), 其传输层可将汇聚层纳入骨干层或接入层组网,形成中继传输和接入传输两层结构,中继传输层通常采用的2.5G SDH 传输设备构成环网;接入层传输通常为155M SD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