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P 路由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使移动IP 路由技术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IETF 的建议提供了移动IP 协议,但却没有提供优化路由,它存在路由的“三角形”问题。因此,只有解决 IETF 建议的路由“三角形”问题及其复杂性问题,移动IP 路由技术才可以有效地同现有的网络兼容,实现真正的移动优化路由。 移动IP 路由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技术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从目前使用的移动IP 路由技术出发,简要介绍移动IP 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并对路由优化进行分析总结。 移动IP 路由技术 技术背景 1996 年 IETF 提出了 RF2002 移动IP 协议。它提出的背景是由于当时盛行的IP 协议并不能满足用户以移动方式接入企业网和互联网的要求。因为在 IP 协议中,假定任何一个端点的设备都是固定的(即 IP 地址唯一),那么在通信时,只要将目的端的IP 地址嵌入目的地址域,与数据包一同打包封装,然后传送到目的端即可。但在移动环境中,若通信端点的一方为移动用户,IP 协议就无法准确地将数据包送到移动主机。移动IP 协议的出现,使该问题迎刃而解。 移动IP 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将 IP 地址标志与寻址功能分开,用两个 IP 地址分别表示。用于标志移动主机的IP 地址为本地代理地址,用于标志主机当前所在位置的IP 地址为接管地址 CoA(CareofAddress)。那么移动主机如何进行路由寻址,又用到了哪些路由技术?下面作详细分析。 运用协议要经常谈到几个通信实体:移动主机MH(MainHost)、本地网络HN(HomeNetw ork)、外地网络 FN(ForeignNetw ork)、本地代理 HA(HomeAgent )、 外 地 代 理FA (ForeignAgent )及 接 管 地 址CoA(CareofAddress)。这里我们仅对接管地址 CoA 进行详细分析。 CoA 地址的作用与获取 路由技术最基本的原理是移动主机(MH)登记到本地代理(HA),在本地代理(HA)与外地代理(FA)之间建立数据通道来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功能。接管地址(CoA)是指移动主机漫游到外地网络(FN)后所获得的临时地址,为移动主机和本地网络(HN)通信提供了一个通道,它是通道的终点。因此正确获取接管地址(CoA)是关键的步骤。要获得接管地址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直接以外地代理(FA)的 IP 地址作为接管地址(CoA),移动主机利用它来登记,此时,FA 就是通道的终点,负责接收数据包、解除封装、再发给移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