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中心小学地处,属于城乡结合部,距商业城公里左右,与毗邻。全镇总人口万多人,外来人口千多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我校就读的学生较多。当前我国把切实解决好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校尽最大努力,切实保证这批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因此,对这类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及行为指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领导及老师必须直面的问题。一、重视教育公平,增强外来生认同感近几年来,白塘镇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成就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奉献是息息相关的。关注我镇上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这一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重视和加强我校几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称外来生)的教育,增强他们对下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既能体现白塘这片充满活力、魅力和实力热土的宽大胸怀和非凡气度,也是一项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对外来生的教育,需要社会为他们营造一个接纳、宽容、理解和关爱的氛围,使他们能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人格的尊重、精神的平等和文化的认同。我们以为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本地的归属感,首先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多报道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为本地经济建设作出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看待外来人口增多给当地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本地学生的认识,消除他们对外来生的一些不公正偏见和歧视。其次,凡是有外来生就读的学校,要特别重视营造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异乡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消除他们对本地人的一些成见和敌视心理;对于有外地籍学生插班就读的班级,教师一定要淡化外地学生的概念,始终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孩子都创造成功的机会,努力使班级中的两地学生能平等相处,互相取悦,从而减轻外来生的自卑感,加速他们融入本地教育环境的进程。学校则要多组织一些联谊活动,通过各种联谊活动来增加两地学生的了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二、依据身心特点,加强外来生品德教育由于外来生特殊的地域身份以及他们在道德行为方面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以为“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应成为外来生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加强外来生的德育工作,引导民工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应成为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