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拨禾轮的结构设计 为了增强拨禾轮的扶禾能力强,适当调整弹齿倾角,对倒伏作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大中型联合收获机上,选择设计一种偏心拨禾轮。 它由带弹齿的管轴、主辐条(左、右两组)、辐盘、副辐条、偏心盘、偏心吊杆、支承滚轮和调节杆等组成。图 3-1 中 M 是固定拨禾轮轴上的辐盘,M1 是调节用的偏心圆环, 图 3-1 拨禾轮偏心机构示意图 A-A 为管轴,其上固定弹齿 AK,M 的辐条与 A-A 铰接,在管轴 A-A 的一端伸出曲柄 A-a,M1 的辐条与 A-a 铰接,M 和 M1 的两组辐条长度相等(AO=aO1),偏心距 OO1(一般为 50-80m m )和曲柄长度 A-a 相等,因此,整个偏心拨禾轮由 5 组平行四连杆机构 OO1aA 组成。偏心圆环 M1 可绕轴心 O 转动。当调整偏心圆环 M1 的位置,即可改变 OO1 与轴线 OA 的相对位置,曲柄 Aa(包括和它成一体的管轴及弹齿 AK)也随着改变其在空间的角度。调整好所需角度后,将OO1 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于是在拨禾轮旋转时,不论转到哪个位置,Aa 始终平行于 OO1,弹齿 AK 也始终保持调整好的倾角。 倾角调节范围为由竖直向下到向后或向前倾斜30°。当顺着和横着的倒伏作物的方向收割时,将弹齿调到向后倾斜15°—30°,并将拨禾轮降低和前移。2 收割高而密、向后倒伏的作物时,将弹齿调到前倾15°。收割直立作物时,弹齿调到与地面垂直。 二、 拨禾轮的工作原理 1、 拨板的运动分析 拨禾轮工作时拨板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由拨板绕轴的回转运动和机器的前进运动复合而成,其运动轨迹可以由作图法求出(图 3-2a)。拨禾板上 AO点的运动轨迹,先将AO 点回转的圆周作m 等分,然后用下式求出在拨板每转一等分时间间隔内机器前进的距离: 60mSV mn 式中 Vm——机器前进速度(m/s) n——拨禾轮转速(r/min) 由点 1 沿机器前进方向量取长度为 S 的线段,线段的端点 1′即为拨禾板上的点 AO 在转过一等分圆周时的绝对位置;同理,由点 2、3……、m 沿前进方向依次量取长度分别为 2S、3S……、mS 的线段, 2′、3′……m′即分别为点A0 转过 2、3、……m 等分圆周时的绝对位置。连接点 1′、2′……m′就得到了拨禾轮上拨板上 A0 点的运动轨迹。 设拨禾轮轴 O0 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O 为坐标原点(图 3-2b),X 轴沿地面指向前进方向,Y 轴垂直向上,拨禾板外缘上一点由水平位置 A0 开始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