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 x 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 外,尚 有Evans 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 绍 的Evans 分型系 统 进 行分型。 I 型:顺粗隆间骨折,无 骨折移 位 ,为 稳 定型骨折。 II 型:骨折线至 小粗隆上缘 ,该 处骨皮质 可压陷 或否 ,骨折移 位 呈 内翻 畸形。 IIIA 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 畸形。 IIIB 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 为 单 独 骨折块 。 IV 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 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三)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 周内。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四)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 中期:瘀血凝滞证; 后期:肝肾亏虚证;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 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 牵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