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3 年 4 月-2014年 3 月收治的 108 例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54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科室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无创机械通气观察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功能、心率等一般生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与一般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价值。【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观察;护理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86-02无创机械通气指的是不建立人工气道,应用面罩进行呼吸支持,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较小,能够较好的避免经气管插管引发的呼吸道损伤或感染,患者能够保留较好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及自主咳嗽能力,是救治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方式之一[1]。临床研究发现,在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3 年 4 月-2014 年 3 月收治的 108 例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54 例,所有患者均满足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排除合并严重感染、昏迷、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试验组中男 30 例、女 24 例;年龄 32〜78 岁,平均(52.52±7.74)岁。对照组中男 32 例、女 22 例;年龄 31〜79岁,平均(53.17±7.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科室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无创机械通气观察和护理,在护理之前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无创呼吸机的性能、应用方法和目的,能够结合患者病情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整。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规格合适的面罩,从而减少不适感[2]。注意面罩的松紧度一定要适中,允许通过一指、防止漏气或过紧产生不适。口腔无法闭合的患者选择口鼻面罩。冬天把湿化液温度加温到 37°C 左右后再上机、确认患者感觉舒适,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功率。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