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雨水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学问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示着降雨开头、雨量渐增,日期在每年公历的 2 月 18 日-20 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 330°。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雨水节气的传统风俗及养生学问,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雨水节气传统风俗 1、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气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培育之恩。 2、拉干爹 雨水节气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3、接寿 接寿风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培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假如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顺当平安的意思。 雨水节气养生常识 起居养生 雨水季节尚属早春,此时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转变大,湿度增加。雨水时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头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制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以免寒湿之邪外侵而引发疾病。 饮食养生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简洁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阻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取。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应留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原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损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与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 点)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