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研课题申报书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因而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在部分地区或部分学校,开展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试验性探索。目前,愈来愈多的国家正在积极加入这种试验的行列。2. 课题选题的意义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提高教育效率的必然,成为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面对教学的传统现状和教育现代化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将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在瑶海区搭建的研究平台,去系统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有效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造教与学的优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科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并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办公等工作的信息化,并通过实验研究使实验校之间的资源及智慧共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 课题研究的价值:(1).理论意义立足于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价值,实现从经验总结的层次向科学理论层次的升华、飞跃。以构建“整合”操作优化范例,逐步丰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体系。(2) .应用价值——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学科优化整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