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那大镇中心学校王忠 近日品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眼界大开,对中国哲学进展历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深深地喜爱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文化。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让我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哲学在中国文化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其他文化的地位相比。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它们成为主流是由长期演变而来;而在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 3 世纪,它们还不过是争鸣的许多家中的两家。那时候学派的数目很多,中国人称它们为“百家”。后来历史学家司马谈对“百家”试行分类:第一是阴阳家。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信任,阴、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第二是儒家。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但是“儒”字的字义是“文士”或学者,所以西方称为“孔子学派”就不大确切,因为这没有表明这一家的人都是学者以及思想家。他们与别家的人不同,都是传授古代典籍的老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第三是墨家。这一家在墨子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徒实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其他几家的名称有的是他新起的。 第四是名家。这一家的人,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名”、“实”之辨。 第五是法家。汉字“法”的意义是法式、法律。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们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强调的道德惯例上。 第六是道德家。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来,那就是“无”,也就是“道”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德”,翻译成英文 virtue(德),最好解释为内在于任何个体事物之中 power(力)。这一家,司马谈叫做“道德家”,后来简称“道家”。 冯友兰先生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始人。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仁。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是绝对的命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假如做这些事只出于非道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