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三次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三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坐井观天》第三次教学设计,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一、课文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特别好玩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好玩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辩天空大小的故事,说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积累“无边无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课文的寓意。 四、课时划分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组词导入,理解课题 1、引导学生用“观”组词导入课题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引导学生讲出“观”的意思,看着图片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在井里看天? 4、告知学生“坐井观天”是个成语故事,也是寓言故事,讲解并描述寓言的意思。 5、质疑。 【设计意图】用组词导入课题,顺理成章,讲清寓言的意思的意思,让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为下文的学习垫定基础。 〔二〕明确要求,学生自学。 1、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进行闯关的玩耍。第一关,要会自学,学好生字词。其次关,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的内容;第三关,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第四关,会想象,续编青蛙离开井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前引入闯关的玩耍,让学生兴趣盎然。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寓言与其他课文的区分,对课文学习有条理。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沿”字,多样化认读,联系生活理解“沿”,看图理解“井沿”。 【设计意图】“沿”字不好理解,联系生活去关怀学生理解,学生学得轻松,看图理解“井沿”,更形象直观。 2、出示文中其他生字,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然段标序号状况,分段抽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领悟内蕴 1、看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口头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出示〔坐在井底的青蛙认为天,而小鸟告知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