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 节目《大国工匠》讲解并描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 8 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敏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今日 YJBYS 我给大家共享关于《大国工匠》的观后感的相关内容,一起来学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观后感一 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依靠高素养书并不多,没有什么高学历,是走在人群中会被淹没的一般人,可他们依靠自己杰出的技术,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宝,让国家日益富强,他们演绎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奇异。 题记 今年"十一',我观看了央视热播的宣扬片《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宣扬片讲解并描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敏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靠着专注和坚守,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善 ,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宠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善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靠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行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 30 多年来,老胡制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 c919 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自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 1 克。30 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出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依据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 16 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 APEC 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 0.6 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