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娴熟地背诵这首诗。 2、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培育同学宠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1、熟读诗歌,了解、写作背景 2、你觉得诗中的哪些关键词,关键句有深层含义?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的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同学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 学问储备:小组沟通:介绍、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个人呈现或小组沟通解决,5分钟〕 活动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朗读两首诗歌,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呈现朗读-----其他同学订正读音-------全班齐读课文〔5 分钟〕 2、初步了解诗歌的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小组内沟通----代表呈现〕〔10 分钟〕 活动二:赏析诗句 1、赏析诗歌《渡荆门送别》:你觉得诗中的哪些关键词,关键句有深层含义?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内沟通----同学个人呈现----其他小组补充点评〕〔15 分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说家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是为自己对故土的依依不舍〕从对面写来,更加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辞家乡而不是送别伴侣,诗中并无送别伴侣的离情别绪。 活动三:拓展: 收集李白其他的诗歌,体会李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钟〕 作业:背诵诗歌 教学资料备忘: 背景资料 诗人李白一生脚印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巡游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家乡开头漫游全国,预备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重在考查同学背诵以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