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 (第 17 周 2024-5-31 星期四 第三节) 课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授课人 黎韵茹 三维目标 ① 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② 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怀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①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② 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亲爱的同学们:信任经过你的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这份学案。信任我能行,努力一定行! 一、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体裁: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3、了解时代背景: 公元 759 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杜甫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临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下面我们就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 二、感知课文: 1、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2、抓情节,入情境,试抓关键词,拟写各段小标题.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本诗,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扫除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怒号 挂 罥________ 长 林梢 庇 护________ 突兀 __________ 布衾 ________ 三重 茅 沉塘坳________ 飘转 俄顷 丧 乱 广厦 见 此屋 2、解释加点的词。 (1)公然抱茅入竹去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 (3)秋天漠漠向昏黑 ( ) (4)长夜沾湿何由彻 ( ) 四、沟通合作: ⑴、赏析第一诗节 问题①: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狠”等词语,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