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股 沟 疝 的 超 声诊断 腹股沟疝是腹部最常见的疝。约25%男性患有医学意义上的腹股沟疝,而女性的发病率仅3%。然而,股疝在女性更常见。 腹股沟区的解剖:前下腹壁是精索(女性为圆韧带)和从腹腔内来的盆腔血管移行到腹腔外的地方,所以形成了复杂的机制以保护腹腔脏器。在腹股沟薄弱区域这种保护机制丧失则导致疝的发生。 腹壁下动脉和耻骨结节作为诊断和鉴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唯一标志。 腹壁下动脉位于腹直肌的外缘,并进入其深面。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起源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面,并在此跨越腹股沟韧带。这一解剖点很重要,就在其起始点的远端即是跨越髂外动脉/股动脉的腹股沟韧带。如将探头放于腹壁下动脉与耻骨结节连线上成像,可以显示构成海氏三角下缘的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分。腹股沟韧带显示致密纤维样狭窄线性结构 图1 从腹腔内所见右侧腹股沟解剖。腹直肌外侧缘(Rect),腹壁下动脉(直箭头),腹股沟韧带内侧(箭头)所界定的海氏三角(H)。腹股沟韧带起源于髂前上脊(S)并插入耻骨结节(T)。缩写:F,股管;Ram ,耻骨上支,弯箭头所示之处为腹股沟管深环的开口。 图2 27岁正常男性解剖。在腹直肌外侧缘(R)矢状位图像,此处腹壁下动脉和静脉(箭头所示)刚好穿越半月线。左面为内侧。缩写:F,腹斜肌群。 图3 27岁男性正常解剖。斜向面扫查,在腹股沟管上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显示髂外动脉(A)和髂外静脉(V)与腹股沟韧带(箭头所示)的解剖关系。右侧为内侧。缩写:Pec,耻骨肌。 海氏三角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腹壁下动脉,内侧为腹直肌外侧缘(见 图1).这些解剖标志使我们能够诊断腹股沟疝。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相对简单的超声解剖关系构成了理解和诊断不同腹股沟疝的基础。 图 4 男,40岁,左侧腹股沟直疝。矢状位扫查。左侧为内侧。(A)屏气增加腹压之前所示的腹壁下动脉(弯箭头)和腹膜脂肪纹(直箭头)。(B)屏气增加腹压(Valsava maneuver),可见直疝(直箭头),变性的腹膜反折,伴有朝向探头方向的运动。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弯箭头)的内侧。注意疝(更靠近探头)在屏气增加腹压时比腹壁下动脉更表浅。 腹股沟疝的类型取决于疝囊颈的位置。疝囊颈位于腹壁缺损的部位,疝内容物从疝囊颈突出。直疝的疝囊颈位于海氏三角内(见图1、4)。腹股沟斜疝的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腹股沟韧带头侧腹股沟管深环(见图4、5、6)。股疝的疝囊颈位于腹股沟韧带尾侧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