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考题 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大气圈热成层顶与辐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太阳常数为 1367W/m 2 或 4921Kj/m 2h,气标准差为1.6W/m 2,最大偏差 7W/m 2 。 风海流:海洋上空的风对海面施加了一种摩擦应力,其驱动海水运动的结果是形成风海流。 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量减去植物因呼吸作用的消耗,剩下的有机物质即为净初级生产量。 潜水:埋藏与饱水带,处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地转风: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风不直接由高气压区吹响低气压区,而是保持平行等压线方向的运动。 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 地质循环:固体地球表层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 1.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形成地貌的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负荷地质作用、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 3.地球表层系统的驱动力量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和人类活动,地球表层系统的控制过程包括物理气候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4.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温暖气候带分为夏干温暖气候型或地中海气候型、冬干温暖气候型、常湿温暖气候型。 1. Qe 是太阳总辐射,包括直接辐射 S 和散射辐射 D;a 是反射率;E 是地面辐射 Ue 和大气逆辐射 Ga 之差;Re 是地面净辐射量,即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太阳高度、大气中云、水汽、微粒以及大气成分的变化可影响Qe 的数量;冰雪覆盖、植被、土壤水分等下垫面性质的变化可影响a 值;地面温度、大气湿度、云量以及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可影响E 值。 2. 对于一个具有空间边界的系统来说,输入系统的水量 I 减去系统输出的水量 O 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对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陆+P 洋=E 陆+E 洋。P 陆为大陆的降水量,P 洋为海洋的降水量,E 陆为大陆的总蒸发量,E 洋为海洋的总蒸发量,就多年平均而言,△S 为 0。 全球陆地系统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陆=E 陆+R。该式表明,P 陆>E 陆,陆地多余的水量形成径流 R ...